米兰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出现脾阳虚有哪些征兆

发布时间:2018-04-1058203次浏览

通常情况下,阳虚都会怕冷,脾阳虚也一样,它其实也就是脾胃虚寒。这年头,有脾胃虚寒的人还真不少,原因可能是饮食不适量,也可能是冷饮冰棍吃得太多,也可能是过于劳累,或者是久病体虚、忧思伤脾、过于寒凉的药物伤及脾胃等,都有可能导致脾阳虚

一旦出现脾阳虚,脾胃的运化功能肯定要受影响,因此胃口会变差。时不时腹胀胃痛、喜欢按压腹部、喜欢保持腹部温暖,有了这些症状,通常都能说明脾胃虚寒。

我有一位患者,典型的脾阳虚。我们都是听到山楂梅子感到嘴巴酸,她是听到冰棍雪糕感到胃痛。为什么呢?因为脾胃虚寒太严重了。非但不能吃生冷食物,就连听到冰西瓜,都会胃痉挛,而且整个人也特别怕冷。气色很差,经常胃痛,吃完饭就有恶心呕吐的感觉,整个人特别瘦。

我问她为什么不早点来看医生,非得等到这么严重了才来。她说自己是老胃病了,平时工作也忙。我最不爱听到有人说自己忙得没空看医生,什么事情比你的身体还重要?归根结底还是思想上不重视。这不,非得等到无比严重的时候才肯来看病。

我见过很多脾阳虚的人,可是像她这样严重的还真不多。由于脾胃功能差,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其他脏腑的健康。我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才把她的身体调理到基本健康的地步。所以这里我想要提醒大家,在身体健康这件事上,一方面要掌握一些医疗常识,另一方面要“娇气”点,发现身体出状况了就要及时调理。

对于脾阳虚的人,饮食方面也应格外注意,多吃一些性温健脾的食物,比如,莲子、山药、大枣、鲫鱼、鲤鱼等。要注意日常忌口,不可我行我素,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

相关推荐

02:51
脾虚吃什么东西补最快
脾虚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脾虚是可能有很多疾病引起的,在补的同时应先知道什么病。脾虚的症状可以出现少气懒言、疲乏无力、消化不良、泄泻,补的最快肯定是药物。如果病人有少气懒言、气短乏力,可能是肌肉出问题。因为脾主肌肉,劳损的情况下会为非常疲软,可用四君子汤、理中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健脾丸。如果是泄泻,以泄为主,以大便稀溏,查完没有肠炎,只是肠功能紊乱,但有脾虚的症状,可以吃理中丸、人参健脾丸。生活中可以用一些食物,如山药、薏米、薏仁、莲子,不要过食寒凉食物。
02:45
脾肾气虚的症状
脾肾气虚症状有面色恍白、食欲下降、腹痛腹泻、肢体怕冷、精力下降、反应迟钝、腰膝酸软、情绪低落的表现。脾肾气虚在临床上主要见于两种病。第一叫前列腺增生,是因为脾虚引起深涩固涩,导致痰浊阻滞,引起排尿困难。一般是健脾,是以注小便、膀胱气化为主。可见于原发性痴呆即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表现为面色发呆、恍白、精力下降、反应迟钝、计算能力或者定向能力下降。
健脾胃祛湿的中药方子是什么
健脾胃祛湿的中药方子有很多,如健脾祛湿汤、藿朴夏苓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还有藿香正气水或者藿香正气胶囊。一、健脾祛湿汤:党参、茯苓、白术、玉米、白扁豆,是祛湿健脾药物的主组成。二、藿朴夏苓汤:经常见水湿停聚,然后表现在脾胃。脾胃有腹泻、腹胀或者有水湿停聚后引起浮肿、虚胖。三、六君子汤:常用的中医方子,有健脾祛湿效果。四、参苓白术散:经常用于脾胃不和、腹痛、腹泻。五、藿香正气水或者藿香正气胶囊:很常用,有脾湿还有外湿,甚至胃肠性感冒时经常使用。
语音时长 01:32

2019-12-18

69546次收听

02:27
清热化湿健脾的中成药
湿热症不光是一个体质,非常多见。比方暑季,还有经常喝酒或者经常应酬的朋友。另外有一些确实就是湿热质的,比方有痤疮,油光满面或者说皮肤生湿疹。消化系统感到湿邪重浊,大便不爽,甚至有一些大便粘马桶,另外胃肠有一些不舒服,舌黄苔腻的。我们在饮食上注意清热利湿的以外,终身药有两个考虑:一个叫四妙丸,有苍术黄柏牛膝生薏米这四味药组成,我们苍术知道一般都是健脾祛湿比较好,另外牛膝也是有一个补肝肾利尿的这么一个作用,苡仁生薏米也是祛湿的。另外有一些枳实导滞丸对这个湿热阻滞症也效果挺好。
舌头上有齿痕应该怎么办
舌头上有齿痕是比较常见的,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类病人,说大夫看一下我这个舌头上是怎么回事。实际上来讲齿痕舌,在西医讲,我们检查以后发现舌体的大小、形态、运动,还有味觉都没有异常,就不诊断为一个疾病,只是一个病症,它的原因呢?中医认为可能是脾虚,湿气过重引起的。所以我们要调节自己的作息,饮食习惯,别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多吃大量的蔬菜、水果,不要熬夜,避免精神紧张。口腔科,我们西医比较常见的一个,并不是齿痕舌,只是舌体胖大,下牙弓局部牙齿缺失以后,舌头有局部的一个膨大,这个时候我们只要进行局部缺失牙齿的一个修复,这个局部膨出的这个舌体,会逐渐恢复正常。所以,舌头有齿痕,我们不需要紧张,只要自己到口腔科去排除一下器质性疾病,调节自己饮食以后,会慢慢的恢复,有条件的话可以去中医进行相应的调理。
语音时长 01:16

2019-11-22

58429次收听

脾虚有哪些症状
脾虚的症状,脾虚证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比较复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闭经、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临床表现。首先,脾气虚有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脾阳虚,大便稀溏、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者是浮肿、小便短少或者白带多而清稀色白、舌苔白滑。中气下陷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的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语音时长 01:33

2019-08-15

58964次收听

01:52
脾虚的症状
脾虚包括气虚,脾虚湿盛,脾虚脾气下陷诸如的表现。一、脾虚导致有气虚,脾气不足,例如乏力气短,神疲乏力。二、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虚时,气血生产少,导致月经量少、色淡,同时出现女性的带下,脏器的脱垂。三、脾虚还容易导致脾虚湿肾,表现为倦怠,大便溏薄,大便稀溏,湿阻湿肾,或食欲不佳。四、脾虚还会有脾气下陷情况,往往出现脏器的下垂,或者头晕乏力,脑供血不足这样气虚不足的表现。
脾虚症状
脾虚表现为食欲不好,腹胀,同时经常会出现腹泻、没有力气、脸色发黄,女性也会出现月经不调,体内会出现湿气比较重的症状,也会导致心脾两虚的症状,还会导致失眠,同时舌淡苔白,也会有齿痕的出现。脾的功能其一就是把日常饮食的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将多余的水湿代谢出体外,如果脾的功能下降就会导致营养物质的吸收不畅,同时多余的水湿代谢产物排不出体外,会导致体内的废物集聚产生痰湿,也会形成肥胖。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
语音时长 01:19

2019-03-28

58827次收听

脾虚吃什么
脾胃虚弱对身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要及时的采取食物进行调理,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是比较好的,比如高粱、猴头菇、红枣、榴莲等食物,除此之外,可以在平时多吃一些羊肉,羊肉能够很好的改善脾胃虚弱的情况,因为羊肉属于温性食物,可以经常食用。
脾胃不好会引起便秘吗
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的生活节奏都普遍过快,过快的生活节奏,让很多人在饮食方面都没有任何规律,而且很多人有时候忙的都没时间喝水,这样就会引起脾胃不好,脾胃不好会引起便秘吗?我在下文为大家整理了很多的信息,想了解详细的话就往下面看一看吧。
脾虚为什么那么难治
脾虚是很多人都有的症状,但是这个病是需要长时间的调理才可以得到改善,造成脾虚的原因也是很多的,现在人们对养生是很注重的,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身体,脾虚为什么那么难治?其实通过长时间的调养,是可以慢慢恢复的。
脾虚胃寒如何调理
脾虚胃寒需要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作息习惯、中医食疗、中药等方式进行调理。一、饮食和生活作息习惯:食物脾虚胃寒主要症状是胃脘怕凉、胃脘隐痛,进食温热食物后可以缓解,全身怕凉,大便稀溏或不成形,食欲不佳,进食减少等等。三餐要按时按点进餐,不要吃太凉、过凉或者过烫的的食物。从冰箱里直接拿出来的食物、冷饮最好不吃,不要吃隔夜的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户外活动,有充足的日晒时间,一天一到两小时。二、中医食疗:可以吃一些温胃散寒的食物,可以经常煮萝卜羊肉汤,可以健脾、温胃、散寒。三、中药:如果再进一步加重,食疗没有效果,建议去专科医院,通过医生的问诊、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市面上常见的中成药就有温胃舒、养胃舒、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都可以酌情选择。
语音时长 01:40

2018-04-11

63812次收听

脾虚艾灸那里效果最好
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脾胃对人的身体起着很重要的影响,脾胃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要任务。生活中很多的朋友都会出现脾胃虚弱的问题,但是一般不是很重视,只是认为会造成食欲不佳营养不良的症状,其实严重的脾虚还会造成脾胃虚寒的症状,那么脾胃虚寒怎么治疗呢?中医艾灸有很好的疗效。
脾虚不能吃什么食物
现在在生活中,有很多脾胃比较虚弱的人,这个期间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格外的注意,因为对于脾虚的人来说,吃多了不仅不吸收营养,而且还会给身体带来不适。现在对于脾虚的人在吃食物的时候一定要很注意。那么,脾虚不能吃什么食物?
02:28
脾虚吃什么药
常见的中成药针对于脾气虚的,像补脾益气。临床上最常见的用的香砂六君子丸或是六君子丸,是补脾气最常用药物。如果在脾气虚的基础上有湿浊的内生,有湿邪的,因为脾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容易生湿,可以用参苓白术散,或者现成的成药参苓白术丸。像脾阳虚,就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出现了虚寒的症状,就像手脚的怕凉,腹部怕凉,总按着腹部,可以用常见的成药,有附子理中丸,像中气下陷的,因为脾有升清的作用,能够防止内脏的下垂,因为脾气不足而导致中气下陷。临床常用的成药是补中益气丸。还有因为脾不统血而导致牙龈出血、胃肠道的出血、女性的月经淋漓不尽、崩漏、皮下出血,因为脾气虚导致的这些,可以用人参健脾丸,它不仅可以用来补脾,还有养心的作用,也能治疗脾气虚,气血生化不足,血不养心,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