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高血压怎么艾灸

发布时间:2019-04-2253709次收听

语音内容:

艾灸治疗高血压效果良好,部分的患者再辅以艾灸后血压可以逐渐稳定,以至于恢复正常。
在高血压的艾灸治疗中,采用周期治疗法,以八天为一个周期。第一天艾灸中脘、足三里穴;第二天艾灸环跳、阳陵泉穴;第三天艾灸风市、申脉穴;第四天艾灸肩髃、曲池穴;第五天艾灸风池、悬钟穴;第六天艾灸身柱、阳关、三阴交穴;第七天艾灸委中、照海穴;第八天艾灸百会、痖门穴。一般对于高血压患者在前七天的艾灸穴位中,建议患者灸四个疗程以后再开始灸第八天的穴位。因为灸百会、痖门对降压以及减轻头晕、头痛等症状具有疗效。
而灸之过早会因为经脉未通,艾火不能流行聚于头部,而使头晕等症状加重,因此建议先灸通中下部的穴位,在加灸头部穴位。在以上穴位艾灸的同时,建议患者每天还要灸神阙穴30分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扎完针灸多长时间能洗澡
一般来说,扎完针会建议病人4个小时以后再洗澡。因为扎针会在皮肤表面留下针孔,而针孔的闭合大概需要2~4个小时,4个小时之后,等针孔闭合了再沾水,对身体是不会造成任何损害的。如果刚刚扎完针就沾水,温水或者热水还好一些,如果是凉水,那么寒气会顺着针孔进入体内,会影响扎针的效果。所以说扎完针要休息2~4个小时,再去洗澡。一般来说,扎针会选择上午或者下午进行针灸治疗,那么洗澡很多时候是放在晚上的时间,时间差是比较合适的。但是扎完针不要马上运动,因为马上运动会出汗,出了汗就会洗澡,这个时间段可能是在4个小时以内。所以扎完针还是以休息为主,尽量少出汗、不出汗,4个小时以后再去洗澡。
语音时长 01:37

2021-06-25

98189次收听

针灸后疼痛加重怎么回事
针灸以后有的人会说,本来的疼痛反而加重了,这是什么原因,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常用的或者说常说的中医对于疼痛的解释是两种,一种叫不通则痛,也就是气血瘀滞在这里,气血不通畅堵在这就疼了。还有一种叫不荣则痛,这个荣是荣养滋润的意思,局部失去了濡养,没有滋润,也会出现疼痛。而针灸后疼痛加重,主要表现在不通则痛这一类型当中,局部本来是不通畅的,气血运行不畅,有所阻碍出现了疼痛。而扎针可以帮助通畅气血、通经活络。针灸几次之后,不通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完全的缓解,只是通了一部分,这时候会有疼痛加重的表现。出现这种情况大家不用担心,继续针刺,气血通畅了,这些疼痛也就消失了。
语音时长 01:30

2021-06-25

81727次收听

02:04
针灸越扎越疼是好转吗
扎针越扎越疼,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种好的表现。比如因为疼痛来进行扎针的,一开始针灸导致的疼痛比本身的疼痛要轻,所以感觉不到,时间长了,本身的疼痛,比如腰疼、腿疼已经减轻,那么这时候针刺的疼痛才会慢慢显现出来。还有一种越扎越疼,指的是神经麻痹、神经炎所导致的局部肌肉的活动不利、局部的感觉减退。一开始神经麻痹感觉比较差,慢慢地经过治疗,感觉逐渐恢复,那么这种针刺的疼痛也就感觉得到。所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越扎越疼是一种好的现象,或者说是一种好转的表现。
02:06
针灸减肥扎哪些部位
针灸减肥主要选择腹部的穴位为主,还有配合大腿部的穴位。腹部的穴位有中脘、上脘、下脘、关门、滑肉门、天枢、大横、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位都可以调理脾胃,调理中焦。同时会配合腿部的像血海、梁丘、足三里、三阴交这样的脾经、胃经的穴位,同样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因为肥胖大多数都是因为脾胃不和、脾胃功能弱所导致的代谢能力弱,该排出去的没有排出去,停留在身体里,就会造成肥胖。针灸帮助调理脾胃,增加运化能力,这样才能慢慢地把身体里肥胖的部位,慢慢地变瘦或者变小,但是针灸减肥需要的是坚持。
艾灸疗法功效
艾灸疗法具有很多种功效,概括起来有大概这样几种,它可以有温经散寒、扶阳通络、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等,像它的温经散寒的作用,就是用它来治疗一些寒性病症,比如一些寒邪侵袭我们人体,导致经脉的闭阻疼痛,这个一些中老年人体会更大,比如说筋骨关节疼痛的这些病,着点凉这些就会加重。像有一些家庭,在来暖气之前这段时间,老年人的腰腿痛,膝关节痛就非常多发,这就是跟寒邪袭表有关,这样的病症就可以适合用艾灸,还有艾灸可以治疗一些寒邪直接侵袭脏腑。比如我们有一些体会,是吃冷饮吃多了或者说下雨天趟凉水受了寒邪了,会有肚子疼,会有拉肚子,有一些女士会有痛经的这种情况,这些都适合用艾灸治疗,利用艾灸温经散寒,驱散寒邪来治疗疾病。艾灸还能够扶阳固脱、扶阳固脱我们平常人保健能够用到,长期的慢性病,比如说很久的一个腹泻,久治不愈的这种腹泻,我们可以用到艾灸,还有有一些人解的比较久了,有些小孩可能会有脱肛,有的人有痔疮以后,痔疮的脱垂,还有一些人有胃下垂、子宫下垂这些病,这些属于阳气下陷了,所以我们用艾灸,它有生举阳气的作用,通过它的升举阳气使脏器回纳。另外老百姓最常用的就是艾灸的一个防病保健作用,防病保健作用,是因为艾灸它能够补益正气,防病抗衰,用于各种虚损类的疾病,用艾灸来预防疾病,最早是出自我们的唐代的孙思邈,提倡的预防医学,比如他说到了艾灸悬钟的时候,能够预防中风等等。我们南方还有一个口头禅叫做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就说如果人不生病,你就要经常灸足三里,这些都是利用艾灸来防病保健的功效。总之艾灸它具有很多的功效,因为艾是辛温的,所以多用于寒症和气虚、阳虚的病症,其他的病症是要求我们养生人士自己去做,因为这个方法特别简单,民间应用比较多,如果你个人应用时候,掌握不了症候的特点,你可以请医生帮助你鉴定一下,你是属于哪种体质,不要滥用,不治病反而添病。
语音时长 02:46

2020-02-27

57645次收听

艾灸是怎么回事
艾灸就是把点燃的艾条或艾柱靠近穴位熏烤,利用温热、轻度灼痛刺激,达到局部刺激、调节免疫功能、温经通络、驱寒散结的作用。一般有寒凝血滞、外感风寒、脾肾阳虚、气虚下陷等问题时,都可以选择艾灸的方法,可以促使病情尽快好转。
03:54
艾叶泡脚的好处
解表散寒、温阳通络、祛寒止痛。艾叶本身特点是辛、苦、温,入脾肝肾三经。辛辣有解表散寒的作用,所以能够治疗感冒。受凉感冒后,鼻塞、鼻流清涕,大量清涕、咽喉疼痛、浑身酸痛或伴发烧,可以用艾叶煮水泡脚,温度热一点泡到身体发汗,达到解表散寒的作用,能够促进感冒很快痊愈。另外艾叶可以温阳通络、祛寒止痛。如腰痛、膝痛、关节疼痛等寒湿之邪导致关节炎、中老年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都可以用艾叶泡水治疗。艾叶泡脚有很多好处,艾叶芳香能够驱赶蚊虫,避免蚊虫叮咬。需要注意泡的过程中注意防寒保暖,心脏病、静脉曲张泡的时候不要温度过高,时间不要过久,艾叶泡脚可以增强抵抗力,改善末梢循环。
为什么针灸后越来越痛
针灸后越来越痛大多数是因为针灸处的肌肤受到病菌感染所致,可能是由于针灸后立刻洗澡或者是没有休息针灸处的清洁、消毒而引发的。同时,若是医生扎穴位不准确,导致扎到血管、肌腱等部位,以及针灸过程操作不当,比如下手过重,或者是在留针时外力碰撞到针,这都会引发人体产生越来越痛的感觉。
针灸治疗肩周炎
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是肯定的,通常肩周炎又叫五十肩,主要是患者到了50岁,容易犯的一种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种疾病。针灸治疗肩周炎,通常选的穴位以局部穴位为主,同时配合远端取穴,比如运动针疗法,运动针疗法就是针远端穴位,让活动患部,一边运动一边治疗,在运动的过程中来缓解疼痛。
艾灸有烟和无烟哪个好
艾灸有烟和无烟哪个好?很多人都分不清艾灸有烟和无烟哪个好,其实有烟的艾灸的活血功效会更好,而且有烟的艾灸更加传统。无烟艾条制作的过程就是艾绒碳化处理过的,效果比起有烟的差一点。人们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来选择。
哺乳期可以针灸吗
女性在哺乳期是可以进行针灸的。毕竟针灸之所以一种疏通人体气血的理疗手段,不涉及药物,所以通常是不会导致女性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继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的。不过,女性也一定要注意,最好必须选择那些正规的医院进行针灸。
02:39
失眠艾灸什么部位
艾灸治疗失眠要在临睡前进行施灸,忌饭前以及饭后立即施灸,另外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治疗失眠一般以11天为一个保健灸疗周期,第一天艾灸中脘、足三里穴;第二天艾灸下脘、天枢、气海穴;第三天艾灸关元、曲骨、三阴交穴;第四天艾灸膈俞、膻中、巨阙穴;第五天艾灸期门、太冲穴;第六天艾灸心俞、神门穴;第七天艾灸肝俞、章门穴;第八天艾灸风池、悬钟穴;第九天艾灸肾俞、太溪穴;第十天艾灸支正、曲泉穴;第十一天艾灸囱会、百会以及间使穴。以上穴位循环灸。同时还要配合加灸神阙穴30分钟。
针灸有哪些作用
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治疗疾病。针灸在古《山海经》及《黄帝内经》中均有记载,针灸是在经络理论基础上通过针刺人体的穴位进行治疗,而经络是一个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系统,通过对人体穴位的刺激,从而达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
语音时长 00:56

2018-04-26

59275次收听

面瘫患者能否用针灸治疗
面瘫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而中医针灸在治疗面瘫及神经系统方面优势明显,主要是根据面瘫的不同时期辨证治疗,调节面部局部经气血脉,而且目前针灸的诊疗规范也比较完善。
语音时长 00:47

2018-04-26

60123次收听

01:33
什么是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把针具刺入患者体内,用特定手法对人体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草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调和阴阳,临床上还有很多灸法,例如桑枝灸、灯火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