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面肌痉挛危害大不大

发布时间:2020-11-2060353次浏览

面肌痉挛的危害不可小视,有些面肌痉挛患者在发病后,认为只是偶感风寒没什么大碍,就这样当面部的肌肉发生痉挛的幅度越来越大了,才引起了注意,专家指出,其实,面肌痉挛的危害不可小视,并不是简单的“面子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面肌痉挛危害大不大吧。

首先:面肌痉挛多发于中老年人,女性高于男性,现在发病年龄慢慢的向年轻人过度,通常仅限于一侧面部,两侧少见,为缓慢性进展,最先发生在眼轮匝肌,如果不及时治疗,则逐渐向面部及嘴角扩展.

其次:面肌痉挛的危害还在于其他疾病的发生影响了患者的神经,那么,如果疾病不排除的话,很容易引发身体其他疾病对身体的伤害。

最后:面肌痉挛如果不采取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此病会使人的心绪不宁,烦躁、易怒失眠,甚至出现面部肌肉萎缩.一个脸大一脸小,使人的面子问题更加严重,从而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如果不经治疗,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对于面肌痉挛的发病,建议广大患者不要忽视,因为面肌痉挛的危害不可小视,需要患者积极治疗,注意自身的保养,保持乐观的情绪,勇于和疾病抗争。

相关推荐

面肌痉挛症状有哪些
出现了面肌痉挛这个疾病的现象在我们的身边并不是特别的少见了吧,面肌痉挛给患者朋友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性的,为此我们对于面肌痉挛疾病一定要及时的去治疗,避免耽误病情,那么面肌痉挛症状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的相关介绍吧。
面肌痉挛能根治吗
忽冷忽热的天气是最容易引发面肌痉挛的,有时疾病的发生没有任何征兆,甚至很多疾病都没有了解的时候就已经发生,面肌痉挛的产生,对患者的各个方面影响都很大,现在很多的患者在进行面肌痉挛的治疗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面肌痉挛久治不愈,那么面肌痉挛能根治吗,我们来
面肌痉挛会变难看吗
刚刚开始出现面肌痉挛后,人们察觉到自己的脸部各个五官发生了怪异的症状,比如眼皮变低了,嘴巴变歪了等等,这时就会担心面肌痉挛会进一步发展下去,
面肌痉挛早期症状是什么
面肌痉挛患者在病情初期的时候,多表现为单侧的眼轮匝肌不自主地、阵发性、痉挛性抽搐,并且缓慢地扩展到一侧面部的其他肌群,很少累及双侧,双侧同时发病者更是少见。
怀孕为什么得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是一种面部神经的疾病,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要注意积极的方法,注意合理的预防,注意正确的治疗方式,了解面肌痉挛的原因,这对于面肌痉挛的之治疗也是有着较大的帮助的,那么,怀孕为什么得面肌痉挛?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的相关介绍吧。
面肌痉挛术后预后要怎么样
面肌痉挛的术后预后是非常好的,可以百分之90以上达到理想的效果。有个别的情况,有个体差异,可能效果不是很好,还可以在后续的继续进行治疗,能够达到一个临床上理想的目的。后续的治疗是有效的。面肌痉挛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疾病。经过专业的医师确诊之后,采取各种各样的治疗措施。手术的治疗的措施就是一个很好的治疗的办法,手术包括面肌的神经血管的分离术,桥小脑角的治疗的手术,以及其治疗的方法。现在的方法主要是根据面肌痉挛的保守治疗和发病的情况来判断,做了手术以后,预后一般情况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达到临床上痊愈的目的,预后的判断主要看病情来决定。经过手术以后,面肌痉挛完全恢复不再发作,那就是说达到了手术的目的。有些情况比较特殊,做了手术以后预后不是很理想,还有少部分的痉挛的发作,还可以进行保守治疗或者是封闭或者是注射肉毒素等治疗。所以面肌痉挛的预后的判断取决于病情,取决于手术以后的治疗的效果。
语音时长 02:03

2019-12-20

54113次收听

梅杰综合征症状有哪些
梅杰综合征症状主要是面部表情肌的变化,肌张力和小肌肉的变化,比如眼睑肌肉的抽动等等,主要表现在头面部。梅杰综合征的症状有眼睑的痉挛、口角的抽动、头面部肌肉肌张力的改变、发僵等等。可以出现一侧的或者两侧的,两侧的比较少,可以出现双侧交替进行。梅杰综合症仅仅是一个综合症,是以肌张力的变化,以肌肉的抽动为主要的症状,头面部表情肌上比较明显。还可以有吞咽方面、颈部,还其的头面部肌肉的综合的症状。但的综合症原因不明,所以在临床表现上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有的表现复杂多,有的表现比较集中少。梅杰综合征是小肌肉的痉挛和肌张力的变化为主的,出现临床上眼睛痉挛、口角抽动、肌张力改变、吞咽困难等一系列的症状。所以梅杰综合症是中老年妇女发病比较多见的综合症,原因不明,症状多变。目前的研究只能是这样,所以有待于进行进一步原因,找出后进行对因治疗效果才好。
语音时长 01:59

2019-12-20

56712次收听

02:53
面肌痉挛术后注意事项
面肌痉挛术后首先要注意创口的保护和治疗,以及护理、创口有没有感染、有没有出血等一些意外的情况。观察面肌痉挛手术后的效果,是否制止了痉挛,有没有再复发的情况,还可以在手术以后进行对症治疗,比如消炎、抗菌,术后给予营养,神经营养治疗。术后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的,还可以进行卡马西平一类药物的治疗,并进行理疗等其它的治疗措施。大部分的治疗以后发作次数减少,就可以再继续保守治疗。面肌痉挛术后不是100%就可以达到目的,有些情况还需要注意创口的处理、事后的观察的疗效的观察,以及术后的保守的治疗的情况都要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02:56
梅杰综合征的病因有哪些
梅杰综合征的病因不明确。梅杰综合征,是一个综合征的概念,常见于20岁到40岁左右的妇女比较多见,表现在面部表情肌的痉挛和肌张力的改变,发展到严重的情况下会有难以吞咽的问题和面部的表情的变化问题,可能是单侧或是双侧的,也可能是两侧交替。梅杰综合征的病因还是不明确的,它只是头面部局限的小肌肉群的张力障碍和痉挛,它有发作性的倾向,常常发现在中年的妇女身上,所以它综合征的确切的原因还正在研究当中,只有找出确切的病因,才能够有对因治疗的措施,才能达到临床上比较好的效果。临床上的方法不是很多,有服药治疗、有理疗、有中医的针灸等等治疗措施,根据病情发作的情况,治疗效果也不完全一样。
面肌痉挛手术可以治好吗
面肌痉挛的手术绝大多数都能治好,它的治愈率甚至能高到97%~98%,比一般的病都要高,很少有病能达到这么高的治愈率,当然与医生经验有关,我们医院能达到98%,我们医院的陈国强教授,他做面肌痉挛做了很多,他就能达到98%,疾病发作还很少,术后反应很轻,属于神经科里面治疗效果非常非常好的一个病种,也是我们医院的一个特色。应该说,面肌痉挛能治好,而且治的效果非常好,大多数情况下,不能100%,大概98%能够达到治愈。
语音时长 01:11

2019-06-03

56242次收听

面肌痉挛如何治疗
面肌痉挛治疗的方法:局部注射肉毒素治疗和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有关面肌痉挛治疗的方法,在药物方面还没有特殊的治疗药物,而且两种治疗方法不同,对于肉毒素治疗的方式,原理是将神经和肌肉接触点进行阻断,作用较有限,随着药物浓度的减少,作用逐渐消失,一般情况下,此方式发挥的作用能够起3到6个月,若超过这段时间,患者症状又会反复发作。一般的情况下,对于患病比较早的早期病人,或症状比较轻的病人,若患者不想手术治疗,对手术顾忌比较大时,或者是身体情况不好,不能接受这种手术,此时可以考虑用肉毒素注射来缓解一些症状。对于想把病永久性的彻底治愈的方法,可以采用目前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即显微血管减压术。这个手术的大概的原理是在脑子的位置,将神经和与之伴行的血管分隔开,让血管和神经不接触,此时神经不会异常放电,外周的肌肉抽搐症状也会随之消失。显微血管减压术统称微创手术。创伤小,手术非常安全,若有经验的医生操作,是一个非常安全,效果非常好的治疗方法。
语音时长 01:18

2019-05-30

60203次收听

面肌痉挛应该如何治疗才有效
面肌痉挛的治疗包括口服药物治疗,肉毒素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和手术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包括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以及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但是对于大部分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肉毒素治疗是局部注射肉毒素。手术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微血管减压术,手术的疗效能够达到90%以上。
语音时长 00:52

2018-09-29

53226次收听

01:32
生姜可以治疗面肌痉挛吗
生姜治疗面肌痉挛的意义不大,应用生姜进行治疗面肌痉挛缺乏理论依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肌痉挛是由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引起,要根据病因,才能进行治疗。因为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是由于面神经通路某个部位受到压迫而发生病变所引起,对于面肌痉挛,还是建议到正规的医院,采用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减压术是针对面肌痉挛的病因,将压迫面神经根部的血管和面神经根部进行隔离,从根本上就解决面肌痉挛的病因,治愈率可达90%以上。
01:29
mtn治疗面肌痉挛效果好吗
mtn治疗面肌痉挛未得到国际上的认可。面肌痉挛是面神经所支配的一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目前国内外采用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包括口服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治疗和手术治疗。国际上最常采用的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是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这种方法就是在显微镜下,将压迫面神经根部的血管隔开,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治疗面肌痉挛最常用的,也是疗效最确切的手术方法。
01:41
什么人容易得面肌痉挛
中年女性容易得面肌痉挛,女性患病是男性的两倍,青少年患者发病率较低,仅占10%左右。面肌痉挛是由面神经所支配的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病情初期多为眼部肌肉的抽搐,之后逐渐扩展至面部的表情肌肉和口角。导致面肌痉挛最常见的原因是血管压迫引起,或者是由面瘫引起的并发症。面肌痉挛的发病年龄都在中年以后,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青少年患者发病率较低,仅占10%左右。熬夜、情绪波动、压力过大、病毒性感冒等情况容易造成面肌痉挛。所以面肌痉挛的高危人群应避免熬夜,减少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