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脑膜瘤你见过吗
脑膜瘤在成年颅内肿瘤患者中比较常见,但是如此巨大的脑膜瘤却很少见。此病例患者脑膜瘤生长非常快,也让人惊讶!
患者,女,44岁,因发现脑室肿瘤10月,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1月入院,患者于10月前检查发现右侧脑室内占位,考虑脑膜瘤,大小约1.5×2.0×1.5cm。因无症状未行治疗,9月后患者出现头痛,间断恶心呕吐,伴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于当地医院复查头颅MRI检查示右侧脑室内肿瘤较9月前明显增多大小约6.0×7.0×6.0cm,考虑脑膜瘤,为行手术治疗来诊。
入院后查体:于人扶持下行走,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正常,无视物不清及视野缺损,心肺腹无异常,左下肢肌力稍差约Ⅳ级,病理征阴性。
术前影像学检查
入院后完善头颅MRI增强扫描,显示:右侧脑室三角区见一椭圆形长T1等T2信号,大小约6.2*7.0*6.5cm,边界清,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见病变明显均匀强化,余未见异常强化,中线结构左偏,右侧侧脑室受压改变,右侧脑室三角区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膜瘤。
治疗方式
患者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遂于全麻下行右侧脑室占位切除术,术中取常规三角区入路,沿皮层脑沟电凝切开,皮质下约1cm处见肿瘤,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界清晰,分块切除肿瘤组织,逐渐掏空瘤体内部,分离显露肿瘤外围。术中见供瘤动脉由右侧脑室脉络丛动脉发出,瘤体深部松果体区有血管和瘤体沟通,予电凝离断,后残余肿瘤完全取出。术中分别于右侧脑室内及皮下放置引流管。
术后常规给予止血、抗感染治疗,应用脱水剂“甘露醇”250ml,1次/8小时,一周后减量。术后第二天,拔除皮下引流管,第四天拔除脑室内引流管,患者无头痛、恶心等症状,术后10天切口愈合好,拆线。
治疗结果:术后患者清醒,肢体无活动受限,双下肢无力较前改善,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正常,无视物不清及视野缺损。术后11天患者出院,出院时神志清楚,思维正常,四肢活动良好,步行自如。
术后影像学检查:术后10天复查头颅CT,显示右侧脑室巨大肿瘤完全切除。
肿瘤完全切除
术后病理:纤维型脑膜瘤(WHOⅠ级)。HE染色,显示纤维型脑膜瘤(WHOⅠ级)
脑膜瘤为常见颅内原发肿瘤,仅次于脑胶质瘤,国内外统计脑膜瘤占原发颅内肿瘤19.2%。脑膜瘤可发生于神经系统各个部位,颅内脑膜瘤多数位于大脑凸面邻近矢状窦和大脑镰,约占50%,脑室内脑膜瘤较少见,约占1-2%。
脑室内脑膜瘤多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的脉络丛裂,常见症状为头痛、人格变化、视力障碍、肢体力弱等。肿瘤常由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及脉络丛动脉供血。
本例为脑室内脑膜瘤,瘤体巨大。手术困难,理由如下:a、肿瘤巨大,血供丰富,宜分块切除,故术中出血多,如止血困难,则手术时间长,容易出现低血容量,甚至休克,影响肿瘤的的完整切除;b、瘤体大,手术显露困难,需大范围切开,可能引起脑皮层功能障碍。本例的主要经验包括:
Ⅰ、手术入路选择:根据肿瘤大小位置,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是完整切除肿瘤的前提,当然还要权衡入路造成的损伤;本例采用三角区入路。
Ⅱ、表面烧灼,一为止血,二为挛缩瘤体,三为分块切除创造条件。
Ⅲ、分块囊内切除:对于位置较深且巨大的肿瘤,术中宜行分块切除,逐渐将瘤体中心掏空,瘤体逐渐塌陷,从而减少了对牵拉的要求,通过分块切除,可逐步显露深部结构,便于处理瘤体深部或背侧的供瘤血管。
IV、术中轻柔操作:深部肿瘤切除,常规应用皮层切口自动拉钩,尽量减少对脑组织的反复牵拉,对于减轻术后水肿反应至关重要。
V、术毕设置脑室引流管和术区引领管,双重引流旨在加强引流效果。但容易造成引流过度,造成硬膜下或硬膜外急或亚急性血肿,继而导致脑山形成。因此,术后应维持一定引流高度,本例定在100mm水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