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脾虚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6-2561417次浏览

对于脾虚这样情况的出现,我们一定要注意及时的调理,因为脾虚对于身体的影响很大,还可以导致一些疾病的出现,对于脾虚我们可以选择按摩的方式,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按摩方式,同时还应该注意饮食规律和清淡,少吃具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不要吃太凉的食物,平时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让身体尽快的摆脱脾虚的情况。

如果我们的舌头上舌苔比较严重,还有就是舌头的周围有齿痕,那么这些都是一种脾虚的表现,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脾虚的毛病,但是对于自己存在脾虚的情况很多人并不清楚,关于出现了脾虚的情况该怎样调理的问题,自然也是一知半解的。那么,出现了脾虚怎么办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身体虚弱的调理方法有哪些吧!
  按摩调理不再脾虚
  饮食规律
  饮食对脾胃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一日三餐要规律饮食,尤其注意早饭一定要吃。粥是最好的养脾早餐,可以以小米为主,加入大枣、山药等健脾食物。如果气血亏虚再加入黑芝麻、花生;如果湿气重,可加入薏米;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加入高粱米。
  忌寒凉
  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注意冰凉的食物要少吃,寒性食物也尽量少吃,如苦瓜。
  饮食清淡
  平时吃饭忌“肥甘味厚”,太甜的、油腻的、咸的无利于脾的运化。最好多吃清淡的、好消化的、多样化的食物。每餐七分饱,不要暴饮暴食。
  按摩
  按摩腹部有助调理脾胃,加强运化。如有大便干燥的人,可以顺时针方向揉肚子,如果是大便溏稀,可以逆时针方向按揉肚子。
  作息规律
  平时也要注意情绪的调整,按时作息,养成睡午觉的习惯,可以补气养血。
  长时间脾虚的人易得结石、囊肿,所以平常我们应当注意保持好的生活方式,小病小治,及时发现问题,快速治疗,防患于未然。

相关推荐

03:08
女性舌头有齿痕吃什么药好
女性舌头有齿痕,吃一些健脾、祛湿的药物为好。女性舌头有齿痕,一般多考虑是脾气虚或者脾阳虚引起的临床表现,属于水湿运化功能失常造成的。根据中医辨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来服药:第一、脾气虚,在治疗时应该使用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调补脾胃等作用的药物,可选用效果比较好的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等,患者遵医嘱选取合适剂量口服。第二、脾阳虚,在治疗时应该使用具有辛温补阳等作用的药物,可选用的效果比较好的中成药,有藿香正气丸、加味保和丸、人参健脾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丸等。
02:47
脾阳虚的症状有哪些
脾阳虚有内寒,有腹痛,喜温喜暗,食欲下降等表现,绵绵隐隐作痛的感觉,同时脾阳虚会手足不温、面色恍白、下肢清冷、月经异常,痛经等症状。脾阳虚因为过食生冷,或久病,用药不当伤了脾阳后引起血寒内生的症候。脾阳虚表现的主要特征性症状是食少,腹胀腹痛,大便腹泻等三大表现。除滋补脾肾的药物以外,针灸、拔罐,对缓解脾阳不足有很好的帮助。食物上要禁寒凉生冷,会伤脾阳。
01:57
健脾祛湿中药方子
健脾祛湿的这种中药方子其实还是比较多的:第一个最常用的药就是平胃散。平胃散这个方子由苍术、陈皮、厚朴这几味药组成。它是一个健脾祛湿的基础方。第二个就是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临床上这些脾胃虚弱、大便腹泻或者说腹胀的患者是经常用参苓白术散。还有一个就是叫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汤对一些风湿、类风湿的关节伴有一些比方这种关节的湿气引起关节或者说有一些甚至说头身困重这些患者效果非常好。还有健脾祛湿汤以及升阳益胃汤,这都是脾胃上很经典的方子。
宝宝脾虚的推拿方法
治疗宝宝脾虚的推拿方法有很多,比如捏脊就是很管用的一种推拿方法。捏脊可以增强宝宝的身体元气,强健脾胃。宝妈还可以给宝宝推拿补脾经,这个穴位在宝宝的拇指边缘,也能起到健脾开胃的功效。还有运板门也是治疗脾胃虚弱的有效推拿方法,还可以消食导滞,通达气机。
齿痕舌能自愈吗
齿痕舌,顾名思义什么叫齿痕舌。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齿痕舌就是舌头上含有齿痕,我们检查的时候发现舌体胖大,边上有牙齿的痕迹。它是怎么形成的呢?由于牙弓是硬组织舌体是软组织,软组织碰到硬组织以后形成的一个阻挡,为什么有的病人问舌头上原来没有齿痕,现在为什么出现了呢?这可能就是和中医自己体质有关系,有可能是脾虚,湿气过重,我们可以去调理一下中医,检查一下自己,比如最近一段时间是不是吃饮食的辛辣刺激的吃多了,不易消化的东西吃多了,这个可以引起。并不是说齿痕舌能自愈,我们要调理自己作息状态以后,如果还有不好,到口腔科去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以后,可以到相应的中医科去就诊,调理自己的状态。所以得了齿痕舌,我们并不要每天都在紧张,因为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病人,每天自己对着镜子去检查,这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如果特别担心,首先就去口腔科排查一下,没有以后,就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慢慢的调理,齿痕舌就会逐渐的减少,程度会降低,但是并不能完全自愈。
语音时长 01:24

2019-11-22

64864次收听

02:52
脾虚怎么调理
临床中脾虚的患者非常多,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脾虚调理要注意:第一,选择有益于脾脏的食物或药物,中医讲“肝气以津,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太酸对脾胃的消化功能会有影响,健脾的食物、药物都偏甘甜;少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物。第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适当地作内养气功,保健操和太极拳。第三,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忧愁、悲伤、恐怖、紧张情绪和其他因素引起的精神上的创伤。
脾虚调理
脾虚的调理原则主要是健脾胃祛湿,注意饮食,还可以使用健脾药物和按摩。脾脏忌生冷、寒凉,要注意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以及酒类和肉类。暴饮暴食也可以伤脾胃,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从而产生湿气。可以多食用山药、大枣、小米、扁豆等具有健脾的食物。药物方面可以服用四君子丸或者是六君子丸药物。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同时调整脾虚还可以选择按摩足三里穴位,足三里穴位有健运脾胃的作用,位置在外膝眼的下方四指的位置,每天按揉50次可以起到健运脾胃、调整体质的作用。
语音时长 01:15

2019-03-28

59081次收听

脾虚的症状
脾虚的种类是比较多的,而不同情况的脾虚症状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脾气虚就会出现腹胀和倦怠的感觉,脾阳虚会表现为大便溏稀,中气下陷会出现久泻的状况,可以通过食疗和药物的方式来缓解脾虚的情况。
脾虚湿热的症状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湿热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
脾虚的原因有哪些
脾被称为后天之本,脾虚常表现为肚子胀、吃得少、身体疲倦、乏力、不愿说话、身体消瘦、身体肥胖浮肿、舌苔淡白。情绪、忧思、忧虑、吃大量寒凉的食物、缺乏运动、饮食没有规律、过度的减肥,都能导致现代的人脾虚。一、郁怒忧思:情绪不能舒展,众所周知,思伤脾,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大,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长期处于忧虑的状态,容易导致脾越来越不好。二、饮食不当:吃大量寒凉的食物也会导致脾虚,从冰箱里拿出饮料、水果直接吃,吃大量的雪糕,这些行为都是非常伤脾的。三、缺乏运动:现代社会体力劳动的职位越来越少,脑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缺乏适量的运动,有的人甚至没有缚鸡之力,导致脾越来越不好。四、饮食没有规律:经常暴饮暴食,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吃大量垃圾食品,这些都是非常伤脾胃的。五、过度减肥:吃不合格的减肥药、不恰当的减肥方法很伤脾,脾不好又会导致其他疾病。
语音时长 01:47

2018-04-11

59477次收听

脾虚痰湿的症状及调理
首先脾虚痰湿的人往往形体肥胖,他们皮下脂肪过多,很多人还有一些皮下的脂肪瘤,眼角也可以看到黄色瘤,咽中有痰,上下咳逆不爽,自觉乏力、倦怠,没有精神,头闷重,口淡、不渴,大便黏腻,调理首先要有充足的睡眠,规律进餐,同时要有足够多的运动,每天运动一个小时以上,如果是超重的人群,需要逐渐减肥,同时可以吃一些健脾利湿的营养粥,比如说是红豆薏米粥,长期服用,能够健脾利湿,久服轻身益气,补心。
语音时长 01:10

2018-04-11

64113次收听

孩子脾虚吃什么药?
小孩脾虚可以出现多种疾病和症状,根据症状和疾病的不同,选用的药物也是不同的,我们选取一些消化系统的症状,讲一下服用什么样的药比较合适。脾虚呕吐可以吃理中丸,脾虚泄泻可以选用参苓白术散或者附子理中丸;如果是脾虚的腹痛可以用养脏汤或者是小建中汤和理中汤;如果是脾虚的厌食可以选用参苓白术丸或者是曲麦枳术丸;如果是脾虚的积滞可以选用健脾丸。另外孩子脾虚,还可以出现疳症、慢惊风、小儿水肿、解颅、尿频、遗尿、紫癜和夜啼,所选用的药物也是不同的。但是如果孩子出现脾虚引发的症状,建议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诊断,来指导用药和调理,不要自己选择药物,避免失治和误治的出现。
语音时长 01:40

2018-04-11

59750次收听

脾虚喝什么茶好
脾虚的原因是很多的,大多人们出现脾虚的原因是因为饮食不注意,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当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就需要大家注重起来了,如果不注重时间久了就会更加的严重,出现一些其他的病症,喝茶对于脾虚也是很有好处的。
肝旺脾虚的症状
肝旺脾虚的人身体免疫力会明显下降,经常容易生病,尤其是在比较炎热的夏天。一旦东西吃不对,就会发生肝旺脾虚的症状。女性的身体是比较虚弱的,也是最容易患上肝旺脾虚的,所以一定要及时的去解决,不能耽误了病情。那么肝旺脾虚的症状有哪些呢?
01:42
脾虚是怎么回事
脾虚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证。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服用寒凉药物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送水液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失血、四肢乏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