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耳炎的危害大吗

发布时间:2020-12-1028495次浏览

一般情况下,中耳炎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可能会出现耳朵流脓、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1、耳朵流脓:由于炎症的刺激,中耳炎患者会有耳朵流脓的表现,会伴有疼痛症状,影响正常生活。

2、发热:中耳炎患者的免疫力会下降,还会引起全身感染,出现发热的情况。

3、听力下降:如果治疗不及时,会使鼓膜穿孔增大,对听力造成影响,导致听力下降。

除以上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例如眩晕。若是不及时治疗,还可能会引起脑膜炎、脑脓肿等脑部并发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出现相应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中耳炎是可以治愈的。

相关推荐

03:37
耳朵流水怎么治
耳朵流水的情况如下:一、常见的是外耳道湿疹。病人由于外耳道及耳廓周围皮肤的过敏,导致耳朵流水。应先停止用手挖耳朵,再清理外耳道的黄水、黄痂,然后用激素类药膏涂抹。如果过敏反应比较重,也可用抗过敏药物。二、外耳道和中耳的炎症也可导致耳朵流水,甚至流黄脓。对于该情况,应口服抗生素,比如头孢类,阿奇霉素类或喹诺酮类,耳朵要用抗生素滴耳液进行滴耳,同时要用双氧水清理耳道内分泌物。三、出现外耳道的脑脊液耳漏,多数是由于外伤引起,极少数是先天的,如果脑脊液耳漏较多,可通过手术治疗。
耳朵里老是响咋回事
耳朵里老是响有很多原因,比如外耳道的问题、中耳的问题、内耳的问题,甚至除了耳朵之外,身体其他地方出了问题,都会导致耳朵里面响,也就是很多病人描述的耳鸣。外耳道的问题,比如说病人耳朵里面耳屎比较多,自己不合适的掏耳朵,把耳屎推到里面去,粘在鼓膜上,这时候当你咀嚼、张嘴、打哈欠或者头动的时候,粘在鼓膜上的耳屎就会和耳膜产生摩擦,就会觉得老是里面哗啦哗啦的响。还有一些人理发以后,洗头时把特别短的头发茬子掉到耳朵里面去,也有可能在咀嚼的时候,头发丝摩擦鼓膜产生哗啦哗啦的声响。再一部分人就是中耳的病变,比如急慢性的渗出性的中耳炎,中耳里面有积液,在晚期没有积液,会有些机化粘连。所以当咀嚼或者吞咽的时候,鼓膜在活动的时候,或者是体位改变的时候,里面的液体会在里面移动,会产生声音。或者做吞咽的时候,听骨链、鼓膜在活动的时候,粘连的东西咔啦咔啦也有声音。当然,还有部分就是神经性的耳聋会出现的神经性耳鸣,很多人描述耳朵里面会有电流的声音,会有吹风样的声音,火车通过的声音等。
语音时长 01:38

2021-07-09

80593次收听

中耳炎会不会引起头晕
中耳炎确实会引起来头晕,不管哪种类型的中耳炎,都有可能会引起头晕,不管是非化脓性的中耳炎,还是化脓性中耳炎,都是中耳的急性炎症,这种炎症刺激到中耳腔,除了会引起耳朵疼、发烧之外,可能也会因为耳朵闷、堵、中耳有积液,导致会有头晕、头沉、头胀的感觉。中耳炎引起的头晕,最常见的就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特别是其中的中耳胆脂瘤,会不断地破坏周围的结构。如果一个病人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炎,在耳朵流脓的同时突然出现头晕了,这时候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可能胆脂瘤破坏了迷路,导致迷路瘘管,或者进一步引起来浆液性的迷路炎、化脓性的迷路炎,因为破坏了迷路就会引起来眩晕,天旋地转的晕。如果是迷路瘘管,可能是屏气、解大便的时候、低头的时候会引起一过性的头晕,如果是浆液性或者化脓性迷路炎,是天旋地转的晕,一动不敢动,会持续很多天,所以中耳炎确实会引起头晕,当然一方面,仅仅是头昏头沉的那种晕法,也有可能是天旋地转的,根本不敢走路这种晕。
语音时长 01:24

2021-06-25

87746次收听

02:14
耳朵出水疼会自然好吗
耳朵出水、疼,多数是由于中耳炎引起,多数情况不会自然好,一定要到医院就诊、检查。如果是由于急性中耳炎或急性外耳道引起的炎症引起的,通常要进行及时处理。如是急性外耳道炎或急性中耳炎,首先给与抗生素进行口服,像头孢类或阿奇霉素类,同时清理外耳道的分泌物后给与抗生素滴耳液滴耳,从生活上要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能喝酒,洗澡时注意耳道内不能进水。经过以上的综合治疗,病人一般在一周左右或一周到10天左右,症状会得到完全地控制。当有耳朵出水、疼时不要等着自然好,可能会导致炎症加剧。
中耳炎肉眼看得出来吗
中耳炎肉眼看不出来。需要到当地医院进行检查,能够根据检查的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中耳炎。可做耳镜检查,耳镜检查能够明确的判断患者的到骨膜是否出现肿胀、充血、内陷的情况。如果在平时经常出现听力下降,耳朵疼痛等不适的症状,就可以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可以明确的观察是否存在有中耳炎,明确诊断之后,就要及时的使用药物治疗。但对于比较严重的中耳炎,如果还伴随耳腔积液,单纯的使用药物并不能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行抽取积液手术治疗,才可以彻底的治愈。
语音时长 01:11

2021-04-20

91064次收听

01:57
感冒会引起中耳炎吗
感冒会引起中耳炎。感冒是引起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最常见原因,也是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的常见原因。感冒会引起鼻腔黏膜、咽部黏膜的急性充血,容易导致咽鼓管充血、肿胀,形成中耳负压,长时间负压会造成渗出性中耳炎。如果细菌从鼻咽部进入中耳,就会造成中耳腔感染,造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鼓膜穿孔,咽鼓管功能不好,一旦发生感冒,细菌就会沿着咽鼓管感染到中耳腔,则容易引起中耳炎的急性发作。
感冒引发儿童中耳炎
3岁的晓辉因感冒引出中耳炎,除了药物治疗,医生让晓辉妈妈协助孩子做到鼻腔尽可能保持清洁,正确擤鼻子,夜晚睡觉时在卧室内使用喷雾加湿器,也可用温热的毛巾为晓辉敷鼻子,以减轻鼻腔的肿胀和阻塞,饮食上清淡易消化,不吃刺激性和生冷食物。
中耳炎患者滴耳药的正确操作
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每天都要将治疗药物滴入耳内,掌握正确的滴耳方法,便可缩短病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尽快康复。
中耳炎能自愈吗
耳朵受到伤害会影响听力,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耳朵。中耳炎一般不会自愈,它是较常见疾病,要在医生治疗下才能痊愈,另外要对症治疗,采取合适治疗方案。
中耳炎发病原因
中耳炎发病原因有中耳腔内各种感染和耳外伤。主要和鼻炎、鼻窦炎以及咽鼓管功能紊乱有关系,其次和感染源从外耳道经过鼓膜进入中耳腔导致。一、中耳腔内各种感染因素:包括病毒感染,以及细菌感染,或者与咽鼓管功能不良有关系。比如小孩在感冒后有耳痛,又称为急性中耳炎,主要因为感冒病毒从鼻腔或咽腔,经过鼻咽部和中耳腔相通的咽鼓管,感染到中耳腔,导致急性中耳炎。所以中耳炎的发生和鼻炎、鼻窦炎以及咽鼓管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二、耳外伤:尤其发生鼓膜外伤、鼓膜穿孔,中耳腔与外耳道接触,可能导致中耳感染出现中耳炎,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如果体质比较弱,比如肿瘤晚期患者,可以通过血行感染导致中耳炎。这个原因相对少见。
语音时长 01:42

2020-02-26

56457次收听

02:34
中耳炎的症状是什么
中耳炎的常见症状是耳痛,鼓膜穿孔,鼓膜灯塔症,听力下降,胆脂瘤形成。1、主要是耳痛。尤其在鼓膜穿孔之前,中耳炎的脓液在鼓室积聚,产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刺激中耳腔的黏膜、神经末梢,会导致比较严重的耳痛。2、鼓膜穿孔。脓液从穿孔引流到外耳道以后,中耳腔的压力快速降低,耳痛的情况会立即缓解,在做鼓膜检查的时候,可以发现鼓膜有反光点,是鼓膜穿孔。3、鼓膜灯塔症。称为鼓膜的灯塔症,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个诊断标志。4、听力下降。中耳炎会有一定程度听力下降,是中耳传音结构受损而导致的听力下降,成为传导性耳聋。5、胆脂瘤形成。中耳炎可能有胆脂瘤形成,需要手术治疗,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中耳炎是如何引起的
中耳炎有我们常说的是,最常见是卡他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一般是因为急性感冒引起,就是急性鼻炎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性咽炎、急性鼻炎伴有的中耳腔的一个炎症,有卡他性中耳炎会逐渐发展成分泌性中耳炎或者是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进一步加重的一系列的症状,如果说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者说穿孔以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又进水或者说不进行彻底的治疗,它形成骨膜穿孔以后,这个就会再加上再次重感的话,就可能形成反复的中耳炎,反复的中耳炎就形成了慢性中耳炎。这个是时不时的就是耳朵会流水,或天气热了,耳朵就会疼、流水,这就转成慢性中耳炎。
语音时长 01:05

2019-11-18

59035次收听

中耳炎能根治吗
中耳炎是一个比较棘手的健康问题,处理不当就会演变成慢性疾病,治疗的周期和难度都会增加,该问题通过正规的治疗后是可以恢复到健康状态的,但是不药而愈的情况比较少。消融敏感神经免疫技术和抗菌素等药物治疗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
02:41
中耳炎怎么治疗
中耳炎治疗要根据不同类型实施相应治疗方案,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不同类型实施不同治疗方案。第一是控制感染;第二是清除病灶;第三是改善、提高或者重建患者的听觉功能。中耳炎治疗理念随对中耳炎诊疗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听力要求的提高,已经逐渐演变为在清除病灶的同时,重建或者提高患者的听力。简单治疗有鼓膜修补,复杂治疗要在清除病灶的基础上,鼓室成型手术来提高听力。部分听力损失很重或者出现混合性聋或神经性耳聋的患者,要根据患者的听力程度,选择人工听觉技术,如佩戴助听器或植入骨桥、振动声桥。对于重度以上的感应神经性耳聋患者,在清除病灶后还可以植入人工耳蜗。
不能忽视中耳炎对大脑的影响
中耳炎是常见耳科疾病之一,中耳炎有可能影响大脑你知道吗?虽然如此,但是不是所有的中耳炎都对大脑有影响的,非化脓性和单纯性化脓性中耳炎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不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但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两种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如果是颅内合并症就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