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概述
血小板计数低于15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血小板分布异常或阻留在脾内过多是造成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一般为轻中度减少,血小板计数在(50 -80)×109/L,只要及时停用可疑药物,一般在2周内血小板计数可自行恢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通常由感染,药物,淋巴增殖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输血后紫癜等原因引起。妊娠期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是正常妊娠的一种现象,血小板减少较轻,通常在(70 -100) x 109/L,大多患者在产后3天血小板自行恢复正常。
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出血的危险性增加。在血小板功能正常情况下,出血的危险性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数>100x109/L时,一般无出血的危险,血小板数<5x109/L时就具有明显的自发性严重出血的危险了。
血小板减少患者在初步检查中要经过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确定是否感染HIV,考虑临床基础疾病这3步,用以明确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血小板减少。有些患者不能明确疾病性质,就要做进一步检查,包括询问病史,诊疗经过和体格检查。血小板减少患者在经过初步和进一步检查后,还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用来帮助医生作最后的确诊。
1986年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血小板减少诊断标准如下:
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3.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4.以下5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强的松治疗有效;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切脾治疗有效;相关血小板抗体增多;相关血清补体PAC3增多。
血小板减少康复者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疾病复发,如起居有常,积极锻炼;多食清淡、富于营养和易消化的食物;预防呼吸道感染,及时加减衣物;注意皮肤卫生;避免激烈碰撞;尽量不服用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保持心情愉快舒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