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医药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优势

发布时间:2018-09-0766414次浏览

周围血管疾病是发生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载体,人体血管的主要功能是有效的输送血液。保持血管的通畅则是完成输送血液的前提,也是完成其主要功能的前提,与中医所讲的“以通为用”理论不谋而合。因此也就有了在外周血管疾病中的中医、西医并重的治疗方法。Originoo_39036_13381342_l.jpg

中医药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优势
  1、降低截肢率
  肢体血管病变的终点事件就是截肢,那么如何保肢就成为血管外科医生的工作重点。事实证明,正确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下肢动脉病变病人的截肢率。我们的近10年观察的一组资料表明,针对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截肢率为6.8~7.5%,而同期用西医方法治疗的病人其截肢率为10.1~14.5%。
  另外近年来我们收治了一些在西医医院确诊要截肢的病人,因不甘心截肢而转到了我院。对这部分病人我们的保肢率约为50%左右。与国外相关报道的20%左右的截肢率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保肢方法有着更大的优势。
  2、加快创面的愈合
  众所周知,在创面的治疗方面中医有着独到的优势。外周血管疾病所造成的创面均属难愈性创面,具有愈合困难、病情迁延、致残率高等特点。良好的外用药物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比内服药更好的疗效。
  近年来虽然西医的各种敷料、包括含各种促愈因子的药物敷料相继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创面的复杂性,很难说明哪一种敷料更好。而中药外用药物从祛腐、活血、温阳、生肌等诸方面的药物涵盖了创面变化的全过程,故而对创面的修复、愈合等方面有着姣好的临床疗效。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药的干预即可以在西医手术治疗之前,也可以在术中和术后,尤其对于防止手术后的各种并发症有姣好的优势。目前中医药治疗对提高手术前病人机体的耐受性方面、术后防止再狭窄方面、促进伤口愈合方面等均有相关报道。认为中医药的干预对上述问题均有姣好的作用。
  4、整体调节、改善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整体调节、改善症状是中药治疗的又一个优势所在。西医的治疗着重于阻断疾病的某一环节,是一个点的治疗。而中医的治疗在于整体调节,改变全身的失衡状态,是一个面的治疗。所以中医治疗对全身症状的改善、提高病人的生活治疗方面优于西医西药的治疗。

相关推荐

03:01
额头两侧血管突出怎么回事
一般,额头两侧是颞部,颞部的血管相对较表浅,特别是颞动脉。颞部血管的突出,多数来讲,这种情况是一种生理现象,比如在情绪恢复正常或不进行剧烈运动时,该血管突出即可缓解或消失。但是,如果再次出现哭闹或剧烈活动后,可能会出现血管的突出,这种情况应该是一种生理性的表现,无临床意义,多数情况下也无需在意。如果确实突出非常明显或有一些临床症状,如合并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或头部相关的一些症状,建议进行一些相应检查,如头颅的CT或头颅的核磁。
血管性溃疡的中医治疗
中医药对创面修复的治疗主要有内服和外用两个方面,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药物,均需进行辨证施治,对创面来说,外治尤显重要。血管性溃疡的治疗需要进行多方位的综合治疗,以促进创面愈合为目的,改善临床症状为手段,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重度缺血(CLI)病人进行设计和进行的。重度肢体缺血主要是由下肢动脉广泛的粥样硬化闭塞引起,与溃疡、坏疽联系紧密。CLI表现为多节段的病变,可累及主髂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以及膝下三分支动脉。
静脉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静脉性溃疡的治疗除手术治疗、压力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关于静脉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近几年来人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与摸索,取得了大量有用的结果。药物治疗包括西药和中药,还可以分为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两大类。
静脉性溃疡的手术治疗
下肢静脉溃疡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即是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难题,又是常常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之一。难题,是由于其病程较长、愈合困难,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忽视,是因为不会即刻致残,对人体造成重大伤害。静脉性溃疡中医诊断为臁疮,也被人们称之为“老烂腿”。
K-T综合症:我们能做啥,不能做啥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周围血管疾患。1900年,法国医师首先报道,命名为“静脉曲张性骨肥大血管痣”。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命名:Klippel-Trenaunay-Weber综合征,Weber氏综合征,Ollierklippel氏综合征,Trenaunay氏综合征,Parkes-Weber氏综合征,血管骨肥大综合症,骨肥大性毛细血管瘤综合征,肥大性疣状痣,肥大性血管扩张症等,主要为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