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如何诊断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缓慢,少数可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长达数年至十余年,病情轻重不一,常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或持续性逐渐加重,偶呈急性爆发,主要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粘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时而腹泻时而便秘,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腹痛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下面介绍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如何诊断。
结肠炎诊断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结肠炎是比较好确认,如有腹泻大便不成形、腹痛、肠鸣、便秘、粘液便及脓血便,此病刚开始服用磺胺类及抗生素药物可控制病情,多次复发后,用此药的疗效将会很低,应到当地医院请专科医生帮助诊断。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结合我国情况拟定了试行诊断标准:
1、溃疡性结肠炎需先排除细菌性痢疾、阿迷巴性结肠炎等病因明确的结肠炎。
2、具有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粘液、脓液等典型的临床表现,至少有结肠镜"X光线"的特征性改变中的一项。
3、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有典型结肠镜或X光表现或粘膜活检组织学表现。
慢性结肠炎的诊断方法
1、溃疡性结肠炎需先排除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病因明确的结肠炎。
2、具有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粘液便、脓血便等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可有轻、中度贫血,重症患者白细胞计数增高及血沉加速。严重者血清白蛋白及钠、钾、氯降低。免疫学检查IgG、IgM可稍有增加,抗结肠粘膜抗体阳性。粪便检查有红、白细胞、粘液、甚至巨噬细胞,反复大便培养、孵化等均无特异病原体发现。
过敏性结肠炎的诊断
1、过敏性结肠炎的肠管狭窄,结肠袋消失,线样征与溃疡性结肠炎相似。
2、溃疡性结肠炎的肠管除狭窄外,尚有僵直变短成腊肠管状。
3、过敏性结肠炎以粘膜皱襞易变性为特征,可作为鉴别诊断的要点之一。
检查方法
1、放射学钡剂检查: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钡剂检查。常规钡灌肠X线检查可见:
(1)轻度溃疡性病人,X线检查阴性,中度和重度患者则有典型表现。
(2)结肠壁边缘呈小锯齿状突出的钡影及铁轨样皱襞相。
(3)充盈缺损,假息肉形成,少数病例因结肠壁纤维化及息肉增生,可致肠腔变窄。
(4)结肠袋消失或变浅,结肠缩短僵直,甚至如水管样。
(5)雪花征:由于微小溃疡及糜烂而附着钡剂,钡斑点,气钡双重造影显示如雪花。
(6)排钡异常。
(7)直肠后间隙增大达2cm以上,表示直肠与直肠后组织有严重炎症。
(8)应注意的有无。
2、内窥镜检查:临床上多数病变在直肠和乙状结肠,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查很有价值,对于慢性或疑为全结肠患者,宜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鉴别诊断:
结肠炎的表现为慢性腹泻、便血、粘液便、腹痛等,但是这些症状均不具有特异性,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因此在诊断时必须和以下疾病加以鉴别:
1、慢性细菌性痢疾:表现为慢性腹泻或粘液脓血便,但常有急性菌痢史。从粪便、盲肠拭子或结肠镜检查时所取得的渗出物进行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
2、慢性阿米巴肠病:往往有到疫地史,病变以右侧结肠为主,结肠镜下可见粘膜溃疡,溃疡边缘为潜行性,介于溃疡之间的结肠粘膜正常,粪便中可找到溶组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效。
3、血吸虫病:也可有慢性腹泻腹痛,但有到流行区与疫水接触史,粪便可检出血吸虫卵或孵化毛蚴阳性。结肠镜下,可见到粘膜下黄色颗粒等典型表现,盲肠或乙状结肠粘膜活组织检杏可找到虫卵。此外病人往往有肝脾肿大,病情重者可出现腹水,有效的抗血吸虫治疗后症状好转。
以上三种传染病,在过去是最常见的慢性腹泻病人的病因,故在诊断溃结时,—定要排除该三种疾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