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大肠息肉是怎么引起,具体病因还不清楚,可能是遗传性、家族性、炎性增生性和其他日常饮食习惯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发病与年龄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年龄越大,息肉发生率就越高,40岁以上人群,可达到50%。因此建议定时进行结肠镜检查。
大肠息肉是粘膜隆起的赘生物的总称,大肠息肉的息肉主要见于大肠,而小肠比较少见。临床症状通常不明显,或者比较轻微和不典型而常被人忽视。而大肠息肉并没有明确的成因,通常由遗传性、炎性增生性等因素共同造成的。那么大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呢?
1、炎症刺激引起
由于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可能会导致肠粘膜长出息肉状肉芽肿。如晚期大肠血吸虫病、肠结核、溃疡性大肠炎和非特异性直肠炎等,都可以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状芽肿。但有的慢性炎症可能会导致腺体阻塞,粘液滞留而形成息肉,比如幼年性息肉。
2、饮食因素引起
日常饮食与结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点关联,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当脂肪摄入低于膳食标准的15%时,直肠息肉的发生率相对较低。高脂肪膳食能够增加结肠中的胆酸,从而增加息肉出现的可能。
3、基因突变或遗传引起
大肠息肉的形成与遗传和基因突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腺瘤状息肉的形成与显隐性基因有关,显性基因与家族的息肉病有关,而隐形基因与孤立性腺瘤性息肉有关。
4、大肠息肉的发病与年龄的关系
一般年龄越大出现息肉的可能性越高,40岁以下人群当中,息肉的发病率大约为20%-30%,40岁以上的人群,息肉发生率则为40%-50%。因此年龄较高的人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以防止息肉的出现。
5、粪便刺激而引起
粪便中的异物或粗渣会造成大肠粘膜的损伤或者长期刺激大肠粘膜上皮,而使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或细胞产生增生,或脱落速度减慢,这都可能促使息肉状突起。
以上就是大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一些介绍,因为对该病成因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因此患者还需要到医院采取进一步的检查,才能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