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艾蒿的禁忌

发布时间:2019-08-1365537次浏览

艾蒿的功效很多,受到人们的喜爱,不过使用艾蒿是有一些禁忌的。艾蒿不能够长期使用,容易引发头痛头晕的现象。艾蒿要注意频率,一周两三次泡脚即可。而且还要注意使用人群,过敏者、血燥者都要禁用。另外面部、受伤化脓部位都不能使用。

艾蒿最常见的用法就是用来泡脚或者用来艾灸。不过使用艾蒿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它的禁忌,这样才能够起到好的效果。使用艾蒿泡脚的时候要注意时间、频率、禁忌人群、禁忌部位等等。下面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来仔细分析一下艾蒿的禁忌吧。
  1、艾蒿不能长期使用。艾蒿泡脚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的功效,不过不能长期使用。长期使用艾蒿泡脚对身体没有一处,还会使得人体的脑部供血不足,所以导致出现头晕、头痛的状况。因此平时可以用两三次以后,停止使用后再用。比如隔一两周用几次。
  2、使用艾蒿要注意使用次数。用艾草叶泡脚的话需要注意频率,一周2到3次即可。如果泡的次数太多也会使得起到反作用,导致身体产生严重的亏损。
  3、使用艾蒿时忌过敏患者使用。对艾叶有过敏现象的人如果长期用艾叶泡脚不仅会出现过敏的症状,还会使得皮肤中的色素产生沉淀。另外,泡脚水温度过高则容易烫伤,也不能起到保健的作用。所以使用艾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水温和次数。
  4、血燥生热,阴虚火旺,及宿有失血病者禁用。阴虚血热者人群需慎用。虽然能够帮助人体补益阳气,同时也会导致阴虚。患有阴虚火旺和体内炽热有邪热的人群不能够用艾叶治疗,像患有中风闭证、高热神昏、咯血吐血等症的人都禁止使用。所以使用艾叶泡脚或者艾灸,一定要在医生的知道下使用。
  5、使用艾蒿,要注意使用部位。在面部或者重要的内脏器官等处都不能直接使用艾叶治疗,还有多处活动的地方也不适合艾灸,因为化脓之后很难再度愈合。所以对于孕妇来说艾灸时应该要避开腹部以及腰部等不要艾叶治疗。

相关推荐

00:56
曲骨三针的正确扎法
曲骨三针的第一穴定位在中极穴,第二、三穴位分别在中极穴左右两侧一寸处,正确扎法如下,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下进行。操作步骤:第一步:医师取用毫针,第一针从中极穴进针,向曲骨穴的方向平刺。第二步:第二、三针从中极穴左右两侧一寸处刺入,角度为向内轻微的倾斜15到30°角,向内、向下平刺。第三步:留针40到50分钟,此期间阴茎常处于勃起状态,然后取针。在曲骨三针的操作过程中,若患者有放电样感觉,一般效果较好。取针后常有前列腺液流出,能起到培元补虚、健脾益肾、导赤通淋等作用。
02:59
针灸放血的好处和坏处
针灸放血有好处,临床上主要用于气滞血瘀的实症,也就是临床患者的身体比较壮实,筋骨强健,身体以疼痛症状为主要表现,包括头痛、关节疼痛、肌肉、骨骼的疼痛等。如果是出现气滞血瘀的疼痛的时候,多数都采取针灸、放血的治疗方法。通过放血以后去除体内的淤血,恢复体内血脉、经络的气血运行状态,能够达到阴阳平衡,能够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果放血不当,出血过多就会造成气血的损伤,由身体的实症变成了虚症,如果是虚症,身体能变得更虚,因此放血也是有坏处的。另外放血的时候,也要注意严格的消毒,保护好刺破皮肤的伤口,以免引起来感染,同时也要预防菌血症等严重感染。
电针灸一般几天有效果
电针灸一般在专业人员讲的电针灸,是指在针灸治疗的时候,做好针刺以后,在好针上接上电针仪的疗法,然后去调整刺激的量。治疗频率和疗程是根据病情而定的,不能一概而论,有每天一次、隔天一次、三天一次等等不等,一般来讲十次是一个疗程。在急性病和病程短、病情轻的情况下,一般会见效比较快,最快的治疗可能当次治疗完了就能有疗效,有一些病在几次也能看到效果了。但是如果是慢性病,病程比较长,病情比较严重,见效就比较慢了,有的要扎满一个疗程,有的甚至是需要几个疗程的治疗。所以,根据病情来决定多久能见效。还有现在好多患者可以自己选购一些经皮电刺激的仪器自我治疗,也有人把这个也叫做电针治疗。如果您问的是这些电针灸的仪器,疗效可能就更要打折扣了,因为这种仪器一般都不破皮,作用比较表浅,刺激量达不到治疗的要求,所以相对见效会更慢一点。另外,患者进行自我治疗,选择的治疗穴位可能也不是很专业,这样也会影响疗效的发挥。
语音时长 01:44

2021-07-09

69950次收听

针灸最多连着扎多久
针灸一般连着扎最多可以扎多少天,答案是两周,也就是如果每天都扎,连续扎上14天,就一定要停一停了。所说的扎针灸,实际上主要指的是扎针,灸指的是艾灸了。那么从针和灸这两种治疗方法来比较,针刺是一种偏泻的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每周扎针是两次到三次,也就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只不过因为病情或者发病的人员的身体素质的差异,有的病人会选择每天都扎,有一些病的急性期,比如像面瘫或者带状疱疹,也会建议病人每周多扎几次。每天都扎,连扎两周之后很多病人都会有身体比较虚,没有力量的感觉,实际上这也就是针刺这种偏泻的治疗,对人体的影响。因此针灸连着扎的时候,最多扎上两周14天,就一定要休息了。
语音时长 01:29

2021-06-25

143734次收听

针灸减肥扎什么部位
针灸减肥是这些年比较流行的一种减肥方式,主要选择的扎针穴位以腹部的穴位为主,还有配合大腿部的穴位。腹部的穴位会选择中脘、上脘、下脘、关门、滑肉门、天枢、大横、神阙、气海、关元等,这些穴位都是可以调理脾胃,调理中焦的。同时会配合腿部的像血海、梁丘、足三里、三阴交这样的脾经、胃经的穴位,同样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因为肥胖大多数都是因为脾胃不和、脾胃功能弱所导致的代谢能力弱,该排出去的没有排出去,停留在身体里就会造成肥胖。针灸帮助调理脾胃,增加运化能力,这样才能慢慢地把身体里肥胖的部位,慢慢地变瘦或者变小,但是针灸减肥需要的是坚持。
语音时长 01:26

2021-06-25

56522次收听

02:04
针灸越扎越疼是好转吗
扎针越扎越疼,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种好的表现。比如因为疼痛来进行扎针的,一开始针灸导致的疼痛比本身的疼痛要轻,所以感觉不到,时间长了,本身的疼痛,比如腰疼、腿疼已经减轻,那么这时候针刺的疼痛才会慢慢显现出来。还有一种越扎越疼,指的是神经麻痹、神经炎所导致的局部肌肉的活动不利、局部的感觉减退。一开始神经麻痹感觉比较差,慢慢地经过治疗,感觉逐渐恢复,那么这种针刺的疼痛也就感觉得到。所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越扎越疼是一种好的现象,或者说是一种好转的表现。
艾灸涌泉穴的作用
中医认为,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如果对涌泉穴艾灸,可以起到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缓解肾虚、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问题;艾灸涌泉穴还可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缓解休克虚脱、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等。
03:02
艾灸和针灸的区别
针灸与艾灸的区别就是针与灸的区别,针灸的方法非常适合疏通经脉、疏通气血,具有身心调节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针刺在穴位上,激活针刺的反应,找到得气的感觉,再调节身心的阴阳状态。主要是通过针刺穴位来完成,有一定的深度,同时调节很微细,。艾灸主要是通过艾叶、艾绒进行燃烧。用热力作用,在穴位上用火热,温通的能量疏通经络。非常适合虚寒症者,把体内的寒气进行驱散,把深层的寒气进行引导,然后把它疏散出去,所以对寒症特别好。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如果针灸不到,可以用艾灸的火力来帮助,如果两个都不行,可以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一起应用,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
针灸能够治疗卵巢早衰吗
针灸治疗卵巢早衰具有较明显治疗作用,可以起到良性双向调节作用,通过针刺促使机体达到平衡状态,卵巢早衰患者通过针刺治疗同样可起到调整作用。卵巢早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身体体虚弱,免疫力差所导致,针灸的原则是通过针灸的方式来补气补血,进而缓解女性卵巢早衰的症状,但是不能自己胡乱的治疗,要谨遵医嘱。
艾灸有烟和无烟哪个好
艾灸有烟和无烟哪个好?很多人都分不清艾灸有烟和无烟哪个好,其实有烟的艾灸的活血功效会更好,而且有烟的艾灸更加传统。无烟艾条制作的过程就是艾绒碳化处理过的,效果比起有烟的差一点。人们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来选择。
艾灸的副作用
艾灸是一种非常经济方便的方法,不过使用艾灸以后会有一些副作用。比如体质不适合的人使用艾灸,会损伤身体气血。而操作不当,会导致刺激太过,出现耗伤阴液的情况。部分患者艾灸以后会出现失眠、上火、疾病稍微加重的不良反应。
02:51
肠痉挛艾灸有用吗
肠痉挛属于肠道神经官能症的范畴,疼痛多为发作性、持续时间长短不等。对于病程短者灸脐及脐周诸穴能够立即有效;病程长者治疗一般重在肝、脾二经,也可酌情熏灸会阴以及前阴部。一般以九天为一个保健灸疗周期,第一天灸中脘和足三里穴;第二天灸期门、太冲穴;第三天灸下脘、天枢、气海穴;第四天灸肝俞、章门穴;第五天灸乳根以及气冲穴;第六天灸膈俞、膻中、巨阙穴;第七天灸脾俞、三阴交穴;第八天灸胃俞、不容穴;第九天灸肾俞、照海穴;以上穴位灸20到30分钟。
针灸真的有用吗
针灸疗法源于中国,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在国际上成为流行时尚,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古代使用的针灸用具是什么样的
古代的针灸用具在古书上就有记载,主要以砭石为治疗的工具,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发展进步,开始出现一些铜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的不锈钢针,现已从多年前的重复使用发展成一次性针具,却依然不断地改变与发展。
语音时长 00:57

2018-04-26

60146次收听

针灸的时候可以不脱衣服吗
严格来说,针灸治疗是不可以隔着衣服进行的,因为这不符合无菌性操作的基本要求。针灸有其具体的操作细则,也有相应的规范,首先,必须先将皮肤消毒之后,然后再有医生选择合格的、合规的、合理的针具进行专业的治疗。
语音时长 00:35

2018-04-26

58762次收听